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保监会令2013年第4号

时间:2024-06-29 14:54:25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59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保监会令2013年第4号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保监会令2013年第4号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2006年7月31日发布的《非保险机构投资境外保险类企业管理办法》(保监会令2006年第6号),现予以废止。




                         主 席 项俊波

                        2013年3月5日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关于印发锡林郭勒盟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


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关于印发锡林郭勒盟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通知

锡署发(2005) 44号



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行署各委、办、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 现将《锡林郭勒盟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五年四月十四日




锡林郭勒盟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鼓励在科学技术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全盟科学技术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结合我盟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盟行署设立锡林郭勒盟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奖包括锡林郭勒盟盟长特别奖和锡林郭勒盟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三条 盟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授予,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条 科学技术奖授予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等方面做出创造性贡献的公民、组织。
在科学技术研究中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工作人员不得作为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
科学技术奖一般不授予各级行政部门。
第五条 盟科学技术奖是授予公民、组织的荣誉,获奖证书不得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依据。
第六条 成立盟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盟科学技术局,负责全盟科学技术奖励的日常工作。
评审委员会由有关专家、学者组成,具体负责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
评审委员会的组成人选由盟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提出,报盟行署批准。
第七条 盟长特别奖授予下列科学技术工作者:
(一)在我盟科学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做出重大贡献,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对全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
(二)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系列或者特别重大发现,丰富和拓展了科学理论,带动该学科或者相关学科领域的突破性发展,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对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的。
第八条 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基础理论(含应用基础)、应用技术、新技术推广、高新技术产业化、科学普及、社会公益等类实验研究、技术开发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
 (一)在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获得科学发现,得到国内外自然科学界公认的;
(二)在应用技术开发活动中,完成具有重大市场价值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设计和生物新品种的;
(三)在推广应用已有科学技术成果工作中,在组织措施、完善技术方面有创新,连续3年创造显著经济、社会效益的;
(四)采用国内外高新技术,经消化、吸收、形成大规模生产,并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
(五)在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中,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经过实践检验,创造显著社会、经济效益的。
第九条锡林郭勒盟盟长特别奖每三年评审一次,不分等级,每次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奖金额每人5万元。
科学技术进步奖每两年评审一次,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三个等级。一等奖奖金1万元;二等奖奖金0.5万元;三等奖奖金0.3万元。
评审对象的成果和贡献达不到各类奖项的评奖标准时,可在评审年度空缺。
第十条 申报盟长特别奖需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报人成就综述报告;
(二)科研成就证明材料(盟级以上部门颁发的各类科学技术奖证书复印件);
(三)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提供的材料。
第十一条 申报盟科学技术进步奖需提供下列材料:
(一)实验研究报告;
(二)技术工作总结;
(三)经济效益分析报告(应用技术、新技术推广、高新技术产业化类);
(四)论著、论文(基础理论类);
(五)效益证明;
(六)技术鉴定(许可)证书;
(七)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申报的科学技术进步奖必须是经过鉴定的成果,且应用期限在一年以上。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盟科学技术奖:
(一)在知识产权及有关完成单位、完成人员等方面存在争议,尚未解决的;
(二)直接关系人身安全、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项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取得有关许可证而没有取得的;
(三)已获得自治区级科学技术奖励的;
第十三条 盟长特别奖由各旗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或者盟直有关委、办、局推荐。科学技术进步奖由盟直各有关委、办、局或者各旗县市(区)科技行政部门推荐。
第十四条 有关推荐单位应当对申报材料进行严格审核,填写盟长特别奖推荐书或者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书。
第十五条 经盟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出的拟授予科学技术进步奖的项目和奖励等级,应当向社会公示。对获奖项目有异议的单位和个人,可以自项目公布之日起15日内向盟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出书面异议材料。
第十六条 盟长特别奖在评审委员会拟定侯选人的基础上,由行署常务会议研究决定,盟长签署并颁发奖励证书。
第十七条 盟科学技术奖所需奖励费用,由盟级财政列支。其中,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奖励费用按照奖励年度列支10万元。
第十八条 剽窃、侵夺他人的发现、发明或者其它科学技术成果的,或者以其他不正当手段骗取盟科学技术奖励的,由盟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请盟行署批准后撤销其奖励,并追回奖金和证书。
第十九条 推荐单位提供虚假数据、材料,协助他人骗取盟科学技术奖励的,由盟科学技术行政部门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暂停或者取消其推荐资格。
第二十条 参与盟科学技术奖评审活动的有关工作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 盟行署所属各委、办、局及旗县市(区)不设立科学技术奖。
第二十二条 科学技术奖的具体评审标准和程序,由盟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依照《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盟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印发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粤府办〔2008〕29号

印发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发展改革委、经贸委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五月十五日



广东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提高全社会的节能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杜绝能源的浪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全省范围内需审批、核准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依照本办法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第三条 实行备案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备案申请材料中应包含项目的节能情况材料。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评估是指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委托有关节能评估单位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能源耗费情况以及采取的节能管理措施情况进行专业论证和评价,并提出评估意见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节能审查是指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在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核准申请报告时,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的合理用能情况和节能管理措施进行审查的行政行为。

  第五条 节能评估和审查要遵循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原则,结合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工作,依据国家和省的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进行。

  第六条 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和非工业、交通、商业领域技术改造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

  各级经济贸易部门负责工业、交通、商业领域技术改造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

  第七条 节能评估由省节能主管部门和省投资主管部门指定的节能评估单位负责。国家有规定的,按国家规定执行。节能评估单位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节能主管部门和省投资主管部门另行制订。

  第八条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中应统一设置专门的节能分析篇(章),分析项目能源消耗情况并提出节能措施。对未按规定编制节能分析篇(章)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不予受理。

  第九条 节能分析篇(章)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所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

  (二)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遵循的节能设计规范;

  (三)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四)项目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建筑、设备、工艺合理用能分析;

  (五)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中能耗指标分析;

  (六)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七)项目建设和生产过程采取的节能措施;

  (八)项目节能效果分析;

  (九)工业项目还应对生产的用能产品的能源单耗水平作出说明。

  第十条 节能评估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评估必须具备的内容。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不需评估的项目,原则上可不进行节能评估,但生产过程中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项目或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项目应进行节能专项评估。

  第十一条 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在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核准项目申请报告时应根据节能评估意见对项目节能分析篇(章)进行审查,并出具节能审查意见。

  第十二条 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通过节能审查的审批、核准项目,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不予审批或核准;实行备案制的项目,应严格执行强制性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第十三条 编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分析篇(章)的咨询机构和人员不得承担同一项目的节能评估工作。

  第十四条 建立节能评估和审查信息共享机制,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要及时将节能评估和审查相关情况通报给同级节能主管部门。

  第十五条 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落实节能措施和节能方案的监督检查;节能主管部门会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对项目实施节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已批复节能措施和节能方案的建设和生产行为,对未按节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工和停止生产并限期整改,同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六条 节能评估机构和节能评估人员在节能评估工作中不负责任或弄虚作假,导致节能评估结果严重失实的,由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给予警告,并限定3年内不得参与节能评估工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相应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节能措施和节能方案作为项目验收的必备内容,没有按照节能措施和节能方案建设的项目不能通过竣工验收,不得投入使用。

  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报告中应包括项目节能情况评价的内容。

  第十八条 各级政府投资主管部门要遵循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创新管理、改善服务的原则,节能评估和审查要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工作相结合,不得设立新的审批环节及收费项目,不得延长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时间。

  第十九条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可依据本办法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