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印发《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时间:2024-06-03 03:41:2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835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印发《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经贸委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印发《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计经委),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精神,推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特别是贷款难问题,根据199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经贸工作会议关于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的要求,依据《合同法》、《担保
法》的有关规定,国家经贸委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批示,研究起草了《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在各地经贸委讨论修改的基础上,又征求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商业银行的意见。现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
近年来,国家经贸委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企业改革方针,在抓好大中型企业工作的同时,坚持“放小”与“扶小”相结合,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中,专门设立了中小企业司,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各类(城乡国有、集体、个体私营、“三资”等,下
同)中小企业的高度重视。新机构运行以来,开展了中小企业现状调查,感到目前融资难特别是贷款难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此,我们与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一起研究采取了一些措施和办法,并对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是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缺乏的一项新措施,没有成熟经验可借鉴,各地经贸委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从本地实际出发,有组织地稳步推进。试点工作不能刮风,不要一哄而起。信用担保风险较大,各级经贸委要注意积极与地方财政、银行、税务
等部门密切协作,加强监管。信用担保机构不是金融机构,避免和防止行政干预,试点阶段信用担保规模要小,担保内容主要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对象主要是产品有市场、技术含量高、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各级经贸委要加强指导,及时总结经验,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做好试点
工作。请将试点工作情况及时告我委。
联系单位: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
联系电话:63192463、63193756
传真:63193087



1999年6月14日

深圳经济特区除“四害”管理办法

广东省深圳市政府


深圳经济特区除“四害”管理办法

1994年1月29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令第21号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改善投资环境,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消灭苍蝇、蚊子、老鼠、蟑螂(以下简称除“四害”)是全体市民的共同任务,深圳经济特区范围内一切单位(包括外驻、内联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企业)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深圳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爱卫会”)是执行本办法的主管机关,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爱卫办”)具体负责组织本办法的实施。
第四条 除“四害”所需经费由各单位和住户自行解决,公共无主用地由各级政府负责承担。
第五条 卫生、教育、文化、宣传部门及各社会团体,有义务促进除“四害”工作的实施,并积极宣传和普及除“四害”知识,提高全市人民的卫生素质。

第二章 措施与要求
第六条 除“四害”工作贯彻“治本为主,标本兼治”和专业队伍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原则,对易孳生或易招致四害的行业和场所,要有专管人员、专管制度和完善的防范杀灭措施。
第七条 各单位和全体市民都有参与除“四害”工作的义务,要服从爱卫办和卫生防疫部门人员的指导、监督和检查,保护除“四害”的药物器械和监测工具。
第八条 除“四害”药物由市爱卫办、卫生防疫部门及国家允许的单位加工、经营。市爱卫办有权对加工、经营除“四害”药物的单位进行检查,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九条 各区、各单位和各住户应严格控制管辖范围内的蚊虫孳生场所,彻底整治蚊虫孳生地,并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方法消灭幼虫和成蚊,积水中不得孳生三龄以上的蚊幼虫和蛹。
第十条 各区、各单位和各住户应有防鼠、灭鼠措施,对食品、饮食、仓库等特殊行业应有防鼠设施;应采取堵洞、器械捕捉、毒杀等办法消灭老鼠,任何单位和场所都要达到国家灭鼠先进的要求标准(粉迹法5%以下,鼠夹法1%以下)。
第十一条 各区、各单位和各住户应按市有关规定,确保辖区范围内不孳生苍蝇。加强垃圾、粪便和死禽畜的处理,严禁随地倾倒、堆放,对易招致和孳生苍蝇的行业和地方,应落实防蝇、灭蝇措施,严格控制苍蝇孳生,应采取诱捕、拍打和毒杀等方法消灭成蝇。宾馆、旅店、酒楼、
餐厅及食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行业要达到无蝇的要求。
第十二条 各区、各单位和各住户应积极运用各种方法杀灭蟑螂。

第三章 组织与管理
第十三条 除“四害”组织工作实行“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单位负责”的原则。各区、街道办(镇)、居委会要切实负责做好本辖区范围内除“四害”的组织、领导、监督、检查工作。各单位均应服从辖区的领导,确保本单位红线范围内除“四害”工作达到规定的指标。
第十四条 道路、下水管道、电缆沟、绿化带、公厕、垃圾转运站、垃圾处理厂(场),污水处理厂(场)等除“四害”工作由各管理单位负责。建筑工地和临时住宅的除“四害”工作,由施工队和居住宅使用人员负责,停建工地由所属单位负责。
第十五条 各区、街道办(镇)要切实加强管理与监督,可建立企业性专业化消杀机构,实行有偿服务,承担辖区内除四害研究、试验和消杀任务,使除“四害”工作逐步过渡到专业化、经常化。
第十六条 凡申报成立企业性除“四害”机构(公司)或增加此类经营项目,先由市爱卫办审查其资格,经市有关部门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后方可营业。
第十七条 除“四害”的组织发动、宣传教育、资金筹集、效果评定和各种消杀队伍的协调、监督、考查工作,由各级爱卫办负责。
第十八条 各单位、各住户和公共场所的除“四害”工作,可由市、区、街(镇)专业消杀队伍(或公司)承包。专业承包队伍(或公司)应确保承包质量,服从市、区、爱卫办的检查管理和监测考核。未达到本办法规定的指标的,按本办法处罚,连续三次检查不合格者,由市爱卫办
取消其承包资格,市爱卫办认为有必要的,可以提请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十九条 除“四害”收费标准由市爱卫办会同物价部门确定公布。

第四章 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条 各级爱卫办要分期开展除“四害”的检查评比工作。对在除“四害”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政府要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不重视做好这项工作,经检查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可视情节轻重,由市、区爱卫办分别给予批评教育、通报、罚款等处理,情节特别严
重的,可会同有关部门作出停业整顿的处理。
第二十一条 除“四害”的监督、检查、处罚工作由各级爱卫办实施。
第二十二条 凡在各单位管辖范围内发现有下列情况者,按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在辖区范围内发现积水孳生三龄以上孑孓者,每平方米(不足一平方米的按一平方米计)罚款100元。
(二)在辖区范围内发现垃圾没有容器盛装,化粪池没有加盖或破损,孳生地有三龄蝇幼虫或蛹,每平方米(不足一平方米的按一平方米计)罚款100元。
(三)经营、供应直接食用的食品有蝇接触或厨房、食品加工场,装有空调的客房或餐厅内有苍蝇,每只罚款50元。
(四)在辖区范围内发现有新鲜鼠洞或新鲜鼠屎,经测定鼠密度超过规定指标的,除要求采取必要措施外,罚款100元至1000元。
第二十三条 已雇请专业消杀队伍(或公司)承包的单位,如有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情况的,罚款由承包者承担。
第二十四条 故意损坏除“四害”药物、器械者,照价赔偿并处50元至500元罚款。
第二十五条 未经批准经营除“四害”药物或伪劣药物者,由市爱卫办会同市工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没收其全部药物及收入,并视情节及危害程度依法处理。
第二十六条 现场处罚须有两人以上,出具市政府统一印制的行政执法检查证,并使用市财政制发的统一罚款单据。罚款应如数上缴市、区财政局。
第二十七条 被处罚单位和个人对处罚决定不服者,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书后的次日起十五天内向上一级爱卫会办公室提出复议申请,上一级爱卫会办公室应在收到复议申请后十五日内作出书面决定。仍不服者可在收到复议决定书十五天内向法院起诉,对在上述期限内未提出复议或起诉
但又不履行处罚决定者,由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八条 除“四害”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尽职尽责,依法办事,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收取贿赂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根据情节轻重依法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有关用语含义:
(一)孳生地:是指适宜蚊、蝇等虫害繁殖生长的场所,如积水、垃圾堆、粪池等。
(二)粉迹法:指按国家统一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布放一定数量的粉板,一夜以后,用鼠迹阳性板数所占的比例计算鼠密度的一种测定方法。
(三)鼠夹法:指按国家统一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布放一定数量的鼠夹,一夜以后,用所夹的鼠数所占的比例计算鼠密度的一种测定方法。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994年1月29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点钞机》行业标准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发布《点钞机》行业标准的通知
1995年1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交通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中信实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
《点钞机》金融行业标准,业经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查通过,现予以编号、发布。编号和名称如下:
推荐性标准:
JR/T0002——94点钞机
以上标准于1995年1月1日起实施。
特此通知。

附:中国人民共和国金融行业标准
点钞机
Banknote counter
--------------------------------------------------------------------------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点钞机通用技术标准,内容包括术语、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
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金融行业人民币纸币点钞机系列产品。
2 引用标准
GB 191 包装贮运图示标志
GB 4943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GB 9254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限值和测量方法
GB 5080.1 设备可靠性试验 总要求
GB 5080.7 设备可靠性试验 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失效率与平均无故障
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GB 6881 声学 噪声源功率级的测定 混响室精密法和工程法
3 术语
3.1 流通币
流通中的人民币,以下简称纸币。
3.2 完整币
符合银行货币发行部门及出纳部门规定,可以投入流通的纸币。
3.3 损伤币
按银行货币发行部门及出纳部门的规定,不符合流通要求的纸币。
3.4 粘连币
由于附着粘性物质或其他原因而造成两张或两张以上相粘连的纸币。
3.5 伪钞
伪造的纸币。
3.6 夹版币
一叠某种面额纸币中夹带的其他面额纸币。
3.7 双张
两张或两张以上纸币清点时未分捻开(不包括粘连币)的现象。
3.8 喂钞台
放置待清点纸币的装置。
3.9 接钞台
放置经过清点的纸币的装置。
3.10 输钞带
把纸币传送到接钞台的装置。
3.11 堵钞
清点过程中纸币堵塞在机内的现象。
3.12 飞钞
清点过程中纸币飞出机外的现象。
3.13 撕钞
清点过程中撕裂纸币的现象。
3.14 把
银行术语。100张纸币捆扎后称为一把。
3.15 错点率
累计清点完整币实际张数与点钞计数器清点的张数之差和累计清点完整币实际张数的比率。
3.16 漏辨率
未辨出伪钞张数与实际清点伪钞张数的比率。
3.17 误辨率
真纸币辨为伪钞的张数与实际清点真纸币张数的比率。
3.18 预置数
机器的一种功能。是指预先设定数值,清点纸币时,机器按此数值逐批输出纸币。
4 产品分类与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4.1 产品分类
4.1.1 按照用途、功能的不同分为下列四种形式:
a.通用基本型:具有一般清点计数功能,用汉语拼音大写字母“TJ”表示;
b.通用智能型:除具有一般清点计数功能外,还具有预置数功能及自动识别半张、裂缝、双张和粘连的纸币等功能,用汉语拼音大写字母“TZ”表示;
c.辨伪基本型:除具有TJ型点钞机的功能外,还具有辨别伪钞的功能,用汉语拼音大写字母“BJ”表示;
d.辨伪智能型:除具有TZ型点钞机的功能外,还具有辨别伪钞的功能,用汉语拼音大写字母“BZ”表示。
4.1.2 按照纸币分张方式的不同分为下列两类:
a.摩擦式:用汉语拼音大写字母“M”表示;
b.气动式:用汉语拼音大写字母“Q”表示。
4.2 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
-------- --------
| | | |
| | | |
| | | --------------------------修改序号(以英文大写字母顺序表示)
| | |
| | |
| | ------------------------------设计序号(以阿拉伯数字顺序表示)
| |
| |
| ----------------------------------纸币分离方式代码
|
|
--------------------------------------产品型式代码
表示方法编制示例:
通用智能型摩擦式点钞机第二次设计第三次修改
TZM--02C
5 技术要求
5.1 环境条件
5.1.1 气候环境条件
产品的气候环境条件见表1
表1 气候环境条件
--------------------------------------------------------------------------------------------------
项目 | 湿 度 | 相对温度 |
| | | 大气压力
条件 | | |
------------------------|----------------------|--------------------|--------------------------
工作 | 0~40℃ | 40~90% | 70~106KPa
------------------------|----------------------|--------------------|--------------------------
贮存、运输 | --25~55℃ | 10~95% | 70~106KPa
--------------------------------------------------------------------------------------------------
5.1.2 机械环境条件
产品应能承受表2所规定的振动试验要求、表3所规定的冲击试验要求和表4规定的包装跌落试验要求。试验后产品不应有明显的损伤、变形,按产品标准检验其功能,应能正常工作。
表2 振动试验要求
------------------------------------------------------------------------------
项 目 | 数 值
------------------------------|----------------------------------------------
| 频率范围 | 5~55Hz
|------------|----------------------------------------------
共振搜索 | 扫频速率 | 小于或等于1倍频程/分
|------------|----------------------------------------------
| 位移幅值 | 0.15mm
----------------|------------|----------------------------------------------
| 位移幅值 | 1.5mm(5~10Hz)
| | 0.75mm(10~25Hz)
共振保持 | | 0.15mm(25~55Hz)
|------------|----------------------------------------------
| 时 间 | 10min
----------------|------------|----------------------------------------------
| 频率范围 | 5~55~5Hz
|------------|----------------------------------------------
| 位移幅值 | 0.15mm
振动循环 |------------|----------------------------------------------
| 扫频速率 | 小于或等于1倍频程/分
|------------|----------------------------------------------
| 次 数 | 2次
------------------------------|----------------------------------------------
振动方向 | X、Y、Z
------------------------------------------------------------------------------
表3 冲击试验要求
------------------------------------------------------------------------------
峰值加速度 | 脉冲持续时间 | 波形
--------------------------|----------------------------|--------------------
150m/s | 11±1ms | 半正弦波
------------------------------------------------------------------------------
表4 包装跌落试验要求
------------------------------------------------------------------------------
跌落高度(mm) | 试验样品的重量(Kg)
----------------------------------------|------------------------------------
100 | <200
----------------------------------------|------------------------------------
250 | <100
----------------------------------------|------------------------------------
500 | <50
----------------------------------------|------------------------------------
1,000 | <20
------------------------------------------------------------------------------
5.2 外观和结构要求
5.2.1 机器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划伤、裂缝、变形和污染等。
表面涂镀层应均匀、不应起泡、龟裂、脱落和磨损。金属零部件不应有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
5.2.2 机器的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键盘、开关、按钮和其他控制部件应灵活可靠。
5.3 主要性能
5.3.1 适用纸币尺寸范围:
a.长度:100--180mm;
b.宽度:50--80mm;
c.厚度:0.075--0.15mm。
5.3.2 点钞速度
不低于每6秒100张拾元完整币。
5.3.3 错点率
5.3.3.1 通用基本型和辨伪基本型点钞机不大于1/10,000,错点率分布不均匀时不大于2/10,000。
5.3.3.2 通用智能型和辨伪智能型点钞机不大于1/100,000,错点率分布不均匀时不大于2/100,000。
5.3.4 漏辨率
5.3.4.1 通用基本型和通用智能型点钞机若附加有辨别某种伪钞特征的装置,则辨别该种特征伪钞的漏辨率应不大于2/1,000。
5.3.4.2 辨伪基本型和辨伪智能型点钞机辨别伪钞漏辨率待定。
5.3.5 误辨率
5.3.5.1 通用基本型和通用智能型点钞机若附加有辨别某种伪钞特征的装置,则将真纸币辨为该种特征伪钞的误辨率应不大于1/10,000。
5.3.5.2 辨伪基本型和辨伪智能型点钞机误辨率待定。
5.3.6 对裂缝币的敏感度
通用基本型和辨伪基本型点钞机对有6mm以下裂缝的损伤币不多计数。
5.3.7 异常币辨别
通用智能型和辨伪智能型点钞机至少应能对下列异常币进行辨别,应具有听觉和视觉提示标记,并自动停机。
a.半张纸币;
b.裂缝6mm以上的纸币;
c.粘连币;
d.双张通过。
5.3.8 预置数
5.3.8.1 通用智能型和辨伪智能型点钞机应具有预置数功能。预置数选择范围1~999或分档设定。
5.3.8.2 设定预置数条件下,首批输出的纸币从接钞台取出后,机器应自动启动开始第二批清点,依次类推,直至喂钞台上无纸币后,延时3秒自动停机。
5.3.9 纸币前沿距离
具有输钞带的产品,输钞带上相邻两张纸币的前沿(运动方向)距离应不小于17mm。
5.3.10 喂钞台和接钞台容量
采用摩擦纸币分张方式的机型应不小于130张完整币。
采用气动纸币分张方式的机型应不小于100张完整币。
若产品需要人工辅助实现喂钞进给,喂钞台容量应不小于1,000张新纸币。
5.3.11 点钞计数器显示位数
基本型不小于2位,智能型不小于3位。
5.3.12 堵钞和飞钞
出现次数平均每1万张不超过1次。
5.3.13 撕钞
清点完整币不允许发生撕钞现象。
5.3.14 连续工作时间
不小于4小时(清点钞票不少于10万张)。
5.3.15 易损件寿命
5.3.15.1 摩擦式点钞机分钞、捻钞橡胶件不小于120万张。
5.3.15.2 气动式点钞机吸盘不小于1亿张。
5.3.16 可靠性
本标准规定平均无故障时间用累计清点纸币的张数表示,其值M0应不低于
308万张。
5.4 电源适应能力
22
交流电源供电,在电源电压为220± V,频率为50±1Hz的情况下,应能正常
33
工作。
5.5 噪声
5.5.1 空载状态不大于65dB(A)。
5.5.2 工作状态不大于75dB(A)。
5.6 安全要求
5.6.1 一般要求
产品的一般安全要求应符合GB4943的有关规定。产品的防电击保护措施类别,本标准推荐采用GB4943第1.3.3条规定的Ⅰ类。若型号产品采用Ⅱ类防电击c保护措施,型号产品标准的有关参数亦应按照GB4943有关规定进行调整。
5.6.2 对地泄漏电流
产品的对地泄漏电流不得大于3.5mA。
5.6.3 抗电强度
在带电部件和机身之间施加1,500V、50Hz交流电压试验1min,应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5.7 无线电干扰极限值
5.7.1 电源端子干扰电压的极限值
产品工作时电源端子干扰电压的极限值应符合GB9354A级的要求。
5.7.2 辐射干扰场强的极限值
产品工作时辐射干扰场强的极限值应符合GB9254A级的要求。
6 试验方法
6.1 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本标准中除有特殊规定外,测量和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见表5。
表5 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
温度 | 相对湿度 | 气压
--------------------------|------------------------|------------------------
15~35℃ | 45~75% | 86~106KPa
------------------------------------------------------------------------------
6.2 环境条件试验
6.2.1 低温试验
6.2.1.1 工作温度下限试验
先将具有室温的试验样品不包装,不通电,“准备使用”状态放入有同样温度的试验箱内,然后使试验箱温度降低到0±3℃,温度变化速率为不大于1℃/min(不超过5min时间的平均值)。温度达到稳定后,接通电源工作2h,受试产品应正常工作。
6.2.1.2 贮存、运输温度下限试验
将受试产品不包装,不通电,“准备使用”状态放入试验箱内,使箱内温度降到--25±3℃,温度变化速率为不大于1℃/min(不超过5min时间的平均值)。温度达到稳定后存放16h。
试验期满后,使箱内温度上升至6.1条规定的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恢复2h,检查外观应符合5.2条的要求,然后接通电源,受试产品应正常工作。
6.2.2 高温试验
6.2.2.1 工作温度上限试验
先将具有室温的试验样品不包装,不通电,“准备使用”状态放入有同样温度的试验箱内,然后将试验箱内温度升到40±3℃,温度变化速度为不大于1℃/min(不超过5min时间的平均值)。温度达到稳定后,接通电源工作2h,受试产品应正常工作。
6.2.2.2 贮存、运输温度上限试验
将受试产品不包装,不通电,“准备使用”状态放入试验箱内,使箱内温度升到55±2℃,温度变化速率为不大于1℃/min(不超过5min时间的平均值)。温度达到稳定后存放16h。试验期满后,使箱内温度降至6.1条规定的条件,并在此条件下恢复2h,检查外观应符合5.2条的要求。然后接通电源,受试产品应正常工作。
6.2.3 湿度试验
将受试产品不包装,不通电,“准备使用”状态放入试验箱内,使箱内温度升至
2
40±3℃,当受试产品温度达到稳定后加湿,并在30min内使湿度升至90± %,持
3
续2天。
试验期满后,受试产品留在箱内恢复,先把试验箱内的相对湿度在30min内降到75±3%,然后在半小时内,把试验箱的温度降到20±5℃,继续恢复1h。恢复期满检查外观,应符合5.2条的要求,然后接通电源,受试产品应正常工作。
6.2.4 振动试验
6.2.4.1 一般要求
受试产品按表2要求进行振动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受试产品不应有机械上的损伤或机内的调整、紧固部位松动等现象,振动试验后接通电源,受试产品应正常工作。
6.2.4.2 试验顺序
a.共振搜索;
b.共振保持;
c.振动循环;
d.重复共振搜索。
6.2.4.3 共振搜索
在三个轴向上,按表2规定,对受试产品进行共振搜索,并记录每一个轴向上的共振点。
6.2.4.4. 共振保持
对受试产品三个轴向上的共振点,要分别按表2的规定进行共振保持试验。当共振点较多时,每个轴向取4个较大的共振点。
6.2.4.5 振动循环
按表2的规定,分别在三个轴向上对受试产品进行振动循环试验。
6.2.4.6 重复共振搜索
重复第6.2.4.3项的试验,并观测共振点的频率和共振部位,与首次共振搜索对比,共振部位和共振点均不应有较大变化。
6.2.5 冲击试验
受试产品应按表3要求进行冲击试验。试验应对受试样品的三个互相垂直轴线的每个方向各连续冲击3次。试验后受试样品不应有明显的损伤、变形,接通电源,受试产品应正常工作。
6.2.6 包装跌落试验
按出厂标准规定的产品包装要求将受试样品进行包装,使之处于准备运输状态,按表4规定的要求进行包装跌落试验。跌落次数为3次(从底面和前后左右等五个平面中任选)。试验台面应为平滑、坚硬的混凝土面或钢面。
试验结束,检查包装的损坏程度。开箱检查产品外观,应符合本标准5.2条的要求,然后接通电源,受试产品应正常工作。
6.3 外观和结构
用目测法检查外观,用手检验控制机构的按键、开关等,均应符合本标准5.2条的要求。
6.4 点钞速度试验
将电压整定为220V,开机空载运行3分钟后,用拾元完整币或模拟纸币100张,重复清点三次取平均值,应符合本标准5.3.2条的要求。
6.5 喂钞台和接钞台容量测试
摩擦纸币分张方式的机型,用不少于130张拾元完整币或模拟纸币放置在喂钞台上进行点钞操作,经清点的纸币叠落在接钞台上,不应有明显的散乱。
若产品是将纸币整把夹持在喂钞台上进行气动纸币分张清点的类型,每次夹持纸币的数量应不少于100张壹佰元完整币或模拟纸币,清点后,整把的纸币不应有明显的散乱。
若产品是需要人工辅助实现喂钞进给的,喂钞台容量应不少于1,000张壹佰元新纸币,清点后纸币不应有明显的散乱。
6.6 电源适应能力试验
将电压分别整定为187V、242V,开机空载运行3分钟后,用不少于100张伍拾元完整币或模拟纸币,进行负载运行操作,运行中停机10次再启动操作,若工作正常则符合本标准5.4条的要求。
6.7 纸币前沿距离
用拾元完整币或模拟纸币清点过程中停机三次,实测输钞带上各相邻两张纸币的前沿距离,取其平均值应符合本标准5.3.9条的要求。
6.8 预置数
通用智能型和辨伪智能型点钞机用拾元完整币或模拟纸币测试,应符合本标准5.3.8条的要求。预置数分档按照产品说明书划分的档次逐一试验,累计输出批量应不小于20批,并应准确无误。
6.9 连续工作时间、错点率、堵钞和飞钞率、撕钞试验
用不少于10,000张拾元模拟纸币作连续清点操作,各类产品均应符合本标准5.3.12,5.3.13和5.3.14条的要求。通用基本型和辨伪基本型点钞机还应符合本标准5.3.3.1条的要求。通用智能型和辨伪智能型还应符合本标准5.3.3.2条的要求。
6.10 裂缝损伤币计数测试
通用基本型和辨伪基本型点钞机以图1所示具有裂缝的模拟拾元币5张,分别插入95张拾元完整币或模拟币中,重复清点三次,应符合本标准5.3.6条的要求。

|
|
|
----------------|------------------
| | |
| | | |
| 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0 |
|←------------→|
| |
图1
6.11 异常币辨别测试
通用智能型和辨伪智能型点钞机用95张拾元完整币或模拟纸币分别插入5张半张、裂缝6mm以上损伤币(如图1)、粘连、双张等模拟异常币各重复清点测试三次,若全部测出,则符合本标准5.3.7条的要求。
6.12 漏辨率
用10张伍拾元和壹佰元伪币或模拟伪币,分别插入90张同面额的完整币或模拟纸币之中,各重复清点100次,附加有辨别某种伪钞特征的装置的通用基本型和通用智能型点钞机的漏辨率应符合5.3.4.1条的要求。
6.13 误辨率
用10,000张伍拾元纸币或模拟纸币重复清点10次,附加有辨别某种伪钞特征的装置的通用基本型和通用智能型点钞机的误辨率应符合5.3.5.1条的要求。
6.14 可靠性试验
本标准推荐产品的可靠性试验类型为现场试验(若采用实验室试验,具体要求可参照GB5080.7和GB5080.1,在型号标准中另行规定)。受试产品样品按表6的规定随机抽取。现场试验点的选取应符合本标准6.14.1条的规定。
表6 受试产品抽样数量要求
------------------------------------------------------------------------------------------------------------------
批量或连续生产数量 | 1--3 | 4--16 | 17--52 | 53--96 | 97--200 | 200以上
----------------------|----------|------------|--------------|--------------|----------------|--------------
样品数 | 全部 | 3 | 5 | 8 | 13 | 20
------------------------------------------------------------------------------------------------------------------
6.14.1 试验条件
应符合GB5080.1第11.1条的规定。
22
试验周期内温度应不超出0~40℃的范围,电源电压应不超出220± V。若
33
超出上述条件,可中断试验。
6.14.2 试验方案
试验方案按GB5080.7第5章定时(定数)截尾试验进行。
具体方案由生产单位质量检验部门和有关双方协商确定,有争议时本标准推荐按5:6方案进行。
6.14.3 试验时间
清点纸币的数量应累积到超过预定的截尾数(接收)或出现预定的截尾失效数(拒收)。失效分类及判据见附录A(补充件),只统计相关失效。
每台受试产品清点纸币的张数应不小于平均张数的一半。
6.14.4 试验记录、试验期间的预防性维护、故障排除、试验结果的整理以及试验报告,应按照GB5080.1有关章条的规定进行。
6.15 易损件寿命测试
易损件寿命测试与本标准6.14条可靠性试验同时进行,但更换易损件的次数不计入失效次数。
6.16 噪声试验
按照GB6881规定进行,用声级计放在A计权,测试点距离受试样品各表面1m处,应符合本标准5.5条的要求。
6.17 安全试验
6.17.1 一般安全要求试验
按GB4943的有关章条进行。
6.17.2 对地泄漏电流试验
按GB4943第5.2条进行。
6.17.3 抗电强度试验
按GB4943第5.3条进行。
6.18 无线电干扰极限值试验
6.18.1 电源端子干扰电压的极限值试验
按GB9254第7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6.18.2 辐射干扰场强的极限值试验
按GB9254第8章规定的方法进行。
7 检验规则
产品检验分为交收检验和型式检验
7.1 交收检验
7.1.1 交收检验由制造单位质量管理部门负责逐批进行。
7.1.2 交收检验按表7规定的项目逐台进行,并按表7规定的抽查项目以3%(但最多不超过20台)的抽样率抽样检验。
7.1.3 交收检验中出现任一台产品任一项目不合格则应查出原因,进行修复后,作出标记,重新提出检验,若合格,则判该产品合格。反之,则判该产品不合格。
表7 产品检验项目
----------------------------------------------------------------------
| | | 交收检验|
试验项目 | 要 求 | 试验方法 |----------| 型式检验
| | |逐台|抽查|
--------------|--------------|------------|----|----|------------
环境条件 | 5.1 | 6.2 | | | ○
--------------|--------------|------------|----|----|------------
外观和结构 | 5.2 | 6.3 |○ | | ○
--------------|--------------|------------|----|----|------------
点钞速度 | 5.3.2 | 6.4 | |○ | ○
--------------|--------------|------------|----|----|------------
错点率 | 5.3.3 | 6.9 | |○ | ○
--------------|--------------|------------|----|----|------------
漏辨率 | 5.3.4 | 6.12 | |○ | ○
--------------|--------------|------------|----|----|------------
误辨率 | 5.3.5 | 6.13 | |○ | ○
--------------|--------------|------------|----|----|------------
裂缝币敏感度| 5.3.6 | 6.10 |○ | | ○
--------------|--------------|------------|----|----|------------
异常币辨别 | 5.3.7 | 6.11 | |○ | ○
--------------|--------------|------------|----|----|------------
预置数 | 5.3.8 | 6.8 | |○ | ○
--------------|--------------|------------|----|----|------------
纸币前沿距离| 5.3.9 | 6.7 | |○ | ○
----------------------------------------------------------------------
续表
----------------------------------------------------------------------
| | |交收检验 |
试验项目 | 要 求 | 试验方法 |----------| 型式检验
| | |逐台|抽查|
--------------|--------------|------------|----|----|------------
喂接钞台容量| 5.3.10| 6.5 | | | ○
--------------|--------------|------------|----|----|------------
堵钞、飞钞 | 5.3.12| 6.9 | |○ | ○
--------------|--------------|------------|----|----|------------
撕钞 | 5.3.13| 6.9 | |○ | ○
--------------|--------------|------------|----|----|------------
连续工作 | 5.3.14| 6.9 | |○ | ○
--------------|--------------|------------|----|----|------------
易损件寿命 | 5.3.15| 6.15 | | | ○
--------------|--------------|------------|----|----|------------
可靠性 | 5.3.16| 6.14 | | | ○
--------------|--------------|------------|----|----|------------
电源适应能力| 5.4 | 6.6 | | | ○
--------------|--------------|------------|----|----|------------
噪声 | 5.5 | 6.16 | | | ○
--------------|--------------|------------|----|----|------------
安全 | 5.6 | 6.17 |○ | | ○
--------------|--------------|------------|----|----|------------
无线电干扰 | 5.7 | 6.18 | | | ○
----------------------------------------------------------------------

注:1.“○”表示在该类检验中应进行的项目。
2.交收检验中的安全试验,只做6.17.2对地泄漏电流和6.17.3抗电强度试验。
7.2 型式检验
7.2.1 型式检验在下列情况之一时进行:
a.正常生产的产品每年至少一次;
b.停产一年以上,当再次生产时;
c.试制的新产品;
d.设计、工艺、主要元器件及使用材料有重大改变时。
7.2.2 型式检验应在交收检验合格产品中用随机抽样法抽取不少于3台样机进行。其中可靠性检验抽样按本标准6.14条规定进行。
7.2.3 型式检验包括本标准全部试验项目(见表7)。
7.3 型式检验后如有一台产品的任一项目不合格,则应从同批产品中加倍抽样,对不合格的项目和有关项目复试,加倍试验合格,认为检验合格;如仍有一台产品任一项目不合格,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经返修可重新提交检验。
8 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
8.1 包装箱应标有制造厂名称、产品型号、制造日期。
包装箱外印刷或贴有“小心轻放”、“怕湿”、“向上”等运输标志。运输标志应符合GB191的规定。
包装箱外印刷或贴的标志不应因运输条件和自然条件而退色脱落。
8.2 包装箱应符合防潮、防尘、防震的要求。包装箱内应有装箱清单、产品合格证、附件及有关随机文件。
8.3 包装后的产品应能以任何交通工具,运往任何地点。在长途运输时不得装在敞蓬的车箱、船舱中,中途转运时不得存放在露天仓库中,在运输过程中不允许和易燃、易爆、易腐蚀的物品同车(或其他运输工具)装运,并且不允许经受雨雪或液体物质的淋袭与机械损伤。
8.4 产品使用前应存放在原包装箱内,存放产品的仓库环境温度为--25~55℃,相对湿度为10~95%,无腐蚀性气体及强烈机械震动。

附录A 相关失效和非相关失效(补充件)
A1 相关失效
A1.1 电气元、器、部件(包括传感器、电阻器、电容器、集成电路、接插件、电路板、面板开关、电动机、变压器等)的失效。
A1.2 机械元、器件(包括传动件、轴承、弹簧等)的失效。
A1.3 不符合本附录A2条规定的其他失效。
A2 非相关失效
A2.1 易损橡胶件的更换。
A2.2 熔断丝熔断(熔断超过三次计为相关失效)。
A2.3 从属失效。是指一个元器件或部件的失效是由于另一个元器件或部件失效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失效。
A2.4 误用失效。如试验的严酷程度超过了对受试产品所规定的应力、试验或维修人员的粗心操作等非故意的试验条件造成的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