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打击传销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6-26 19:54:32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56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打击传销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洛阳市人民政府


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洛阳市打击传销举报奖励办法的通知

洛政〔2009〕11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洛阳市打击传销举报奖励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洛阳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九月十九日    



洛阳市打击传销举报奖励办法



第一条 为鼓励广大群众参与打击传销工作,及时查处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禁止传销条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公安机关打击传销执法协作规定》等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公安机关(以下简称执法机关)是受理传销举报的主管部门,负责调查、认定、处理传销案件。

第三条 传销举报奖励的对象是,以书面材料、电子邮件、电话或其他形式,向执法机关举报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禁止传销条例》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公安机关打击传销执法协作规定》的传销行为,并经执法机关调查属实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举报人)。

与打击传销有关的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举报人在举报时,应提供涉嫌从事传销活动的单位或个人的详细地址、基本违法情况、相关证据等。

第五条 举报人在举报时应尽量采用实名制,并如实登记联系电话、住址。凡属匿名举报的,应留下举报人具体联系方式,否则视为放弃举报奖励。

第六条 对下列传销行为的举报给予奖励:

(一)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包括物质奖励和其他经济利益),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交纳费用或者以认购商品等方式变相交纳费用,取得加入或者发展其他人员加入资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组织者或者经营者通过发展人员,要求被发展人员发展其他人员加入,形成上下线关系,并以下线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上线报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第七条 对举报人的奖励标准根据以下情况确定:

(一)举报信息或证据材料经执法机关查证办结属违法传销活动且发展下线100人以上的,给予10000元奖励。

(二)举报信息或证据材料经执法机关查证办结属违法传销活动且发展下线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给予5000元奖励。

(三)举报信息经执法机关查证属实并办结属违法传销活动且发展下线50人以下的,给予3000元奖励。

(四)协助执法机关抓获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犯罪嫌疑人的,给予2000元奖励。

(五)协助执法机关抓获限制他人人身自由传销人员的,给予1000元奖励。

(六)举报信息为执法机关清除传销窝点提供具体地点的,给予300元奖励。

对曾经被他人诱骗、胁迫参加传销活动或者为传销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的举报者,协助执法机关调查取证的,免予行政处罚,可给予300元奖励。

第八条 奖励资金由同级财政以专项经费核拨同级政府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打传办),由各级打传办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并自觉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

第九条 举报人的身份和举报事实、奖励数额由执法机关负责认定。举报人申领奖金应填写《举报奖申请表》并报执法机关审核,经同级政府打击传销规范直销工作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后,从各级打传办支付。

同一案件多人共同举报的共同分享奖励,先后举报的只奖励第一个举报人。

第十条 执法机关及其办案人员对举报者的个人资料和相关信息要严格保密,如发生泄密事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十一条 举报人应在接到奖励通知之日起30日内,持本人身份证或其它有效证件到指定机关领奖,逾期不领者,视为放弃。

第十二条 对弄虚作假、冒领奖金的,一经查实,追回奖金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两年。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社会团体收取的会费收入不征收营业税的通知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对社会团体收取的会费收入不征收营业税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最近,一些地方和部门要求对社会团体收取的会费收入是否应征收营业税问题予以明确。经研究,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社会团体按财政部门或民政部门规定标准收取的会费,是非应税收入,不属于营业税的征收范围,不征收营业税。
二、社会团体会费,是指社会团体在国家法规、政策许可的范围内,依照社团章程的规定,收取的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的款额。
三、本通知所称的社会团体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国家社团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非营利性的协会、学会、联合会、研究会、基金会、联谊会、促进会、商会等民间群众社会组织。
四、各党派、共青团、工会、妇联、中科协、青联、台联、侨联收取的党费、会费,比照上述规定执行。




1997年5月21日

印发《关于支持特困企业下岗职工出再就业服务中心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补助办法》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新政办〔2001〕181号

印发《关于支持特困企业下岗职工出再就业服务中心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补助办法》的通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各州、市、县(市)人民政府,各行政公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关于支持特困企业下岗职工出再就业服务中心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补助办法》,已经自治区九届政府第83次主席办公会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年十二月十日
  
关于支持特困企业下岗职工出再就业服务中心解除劳动关系
  经济补偿补助办法
  (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财政厅)
  二○○一年十一月八日

  为解决地方国有特困企业下岗职工出再就业服务中心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确保下岗职工平稳出中心,实现再就业,巩固企业改革成果,确保社会稳定,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自治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协议期满出再就业服务中心有关问题的意见〉的通知》(新党办〔2001〕13号)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补助对象
  特困企业下岗职工中出再就业服务中心解除劳动关系应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部分。
  二、补助原则
  支付下岗职工出再就业服务中心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的原则是:以企业补偿和地州市县调剂解决为主,自治区就业和再就业经费个别补助为辅。
  三、补助范围
  1.自治区属特困企业;
  2.南疆四地州属特困企业;
  3.其他地州远离城镇的特困企业和个别有特殊情况的特困企业。
四、补助条件
  1.无力再生产经营的企业;
  2.无资产变现的企业;
  3.无再就业环境的企业。
  五、补助办法
  1.补助按照先难后易、先边远后城镇的原则进行。
  2.对符合补助条件的企业,由企业和所在地州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提出申请,自治区劳动保障、财政部门研究提出补助方案,经自治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后,报自治区分管领导审批。